2012年,我考上了鄉鎮公務員。我被安排到辦公室,主要負責接待工作。那時中央八項規定還沒出臺,我所在的鄉鎮大吃大喝風氣盛行,有的人甚至攜帶家屬好友以參觀之名來聚餐。有領導認為,客人酒如果沒喝到位,那就是我們接待不到位。為了體現接待熱情,煙酒是少不了,有時還會上些野味,餐桌上的浪費也很嚴重。
我疲于應付,卻也無可奈何。作為“新人”,甚至被告誡要練好酒量。事實上,酒足飯飽后,我和小伙伴也會“酒后吐真言”,抱怨接待任務重、飯局多,身體因為喝酒喝出各種毛病,真是一肚子“苦水”。
十八大后,針對公務接待的明察暗訪越來越密集,專項治理輪番開展,巡察督查強力跟進,大吃大喝的風氣被剎住了,而我的工作重點也回歸到了辦公室的日常事務。
2014年,我有幸成為了一名紀檢監察干部。身處正風肅紀反腐一線,對十八大以后發生在基層的作風之變感受更加深刻。從違規吃喝、公車私用、私設小金庫等一個個具體問題著手,公務接待、公車管理愈發規范,黨員干部積極干事的氛圍也越來越濃。
2017年,我作為市委考核組成員到鄉鎮去考核干部。考核結束已過飯點,我們應邀留下吃午飯。入座時,有人詢問是否要喝酒,被我們考核組組長搬出“禁酒令”一口回絕,而我則跟他們講了一個暗訪查處的工作日午間飲酒典型案例。
席間沒了酒,少了你敬我我敬你的客套話,多了家長里短的溫馨話,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更“清”了。“現在接待應酬少了,我們基層也減負,沉下心干事的時間也多了。”該鎮黨委書記說,特別是脫貧攻堅那段時間,黨員干部往貧困戶家里跑得多,現在又趕上鄉村振興的好時候,干部作風明顯好轉,這些群眾都看在眼里的。
前段時間,我回到之前工作過的鄉鎮監督走訪,也剛好趕上飯點。因為我們沒帶公函,不好意思給他們添麻煩,決定趕回市里吃午飯。臨走時,負責辦公室的同志跟我開玩笑:“現在我們這里公務接待可比你們以前規范多了,不帶公函就吃不上飯。”在監督的推動下,公函已經成為我們當地公務接待的一種習慣,嚴格標準規范接待也成了大家的共識,厲行節約的公務接待新風尚已然成型。(江西省井岡山市紀委監委 劉清)